呼吸器做次 “适合性检验”,防护效果直接拉满

2025-09-25 14:02:22



呼吸器适合性检验

防护效果瞬间提升



呼吸器佩戴不仅要选对款式,更要“合脸”。一场专业的适合性检验,才是真正息息相关的健康防护保障。

什么是适合性检验


适合性检验并非对密合型呼吸器本身质量的检测(如口罩的过滤效率、透气性等),而是聚焦于 “人” 与 “呼吸器” 的匹配度。即使是符合标准的优质密合型呼吸器,如果与佩戴者面部存在缝隙,有害污染物依然会通过缝隙进入人体,导致防护失效。

常见的适合性检验方法主要分为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两类。根据受检者对检验剂的感觉,得出合格或不合格结果的适合性检验;定量检验则借助专业仪器,得出量化的适合因数(呼吸防护用品定量适合性检验的直接结果,即在人佩戴呼吸防护用品模拟作业活动过程中,定量测量呼吸防护用品外部检验剂浓度与漏入内部的浓度的比值。)检验结果的适合性检验。

适合性检验的重要性:为何不可或缺?

密合型呼吸器适合性检验的不言而喻,它直接关重要性系到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佩戴者的健康安全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
1. 确保防护效果,避免 “无效佩戴”这是适合性检验最核心的价值。研究表明,即使佩戴了过滤效率达标的密合型呼吸器,如果存在面部贴合不佳的问题,污染物的泄漏率可能高达 30% 以上,此时密合型呼吸器几乎无法起到防护作用。

2. 保障佩戴者健康,减少潜在风险不合适的密合型呼吸器不仅防护效果差,还可能给佩戴者的健康带来额外负担。部分人群为了追求贴合度,会选择尺寸偏小的口罩,长期佩戴可能导致面部皮肤压伤、血液循环不畅,甚至引发耳后疼痛、头晕等不适症状;而尺寸偏大的密合型呼吸器则容易出现滑动,需要频繁调整,增加了手部接触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外层(如口罩上可能附着污染物)的概率,反而提升了感染风险。

3. 规范防护流程,提升整体防护水平无论是企业、医疗机构还是个人,建立科学的防护流程都离不开适合性检验。对于企业而言,为员工提供适合性检验,是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,能有效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,保障生产经营的稳定。


遵循科学标准,确保检测严谨性

呼吸器适合性检验并非主观判断,而是严格依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开展,国家强制标准GB 18664-2025《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、使用与维护》对适合性检验的流程和指标提出了严格的规定,为呼吸器适合性检验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,让检验工作有章可循,也让检验结果更具公信力,为佩戴者的健康防护提供了可靠保障。

如何开展定性适合性测试?


若要开展定性口罩适合性测试,需要一个工具包,通常包括:

1. 测试头罩

2. 灵敏度溶液雾化器

3. 适合性测试溶液雾化器

4. 灵敏度溶液

5. 适合性测试溶液


受试人员要求:

首先进行敏感性检验,目的是测试受试者对检验用试剂的敏感度,这期间受试者不戴口罩。请注意敏感性检验前15分钟,受试者不得进食、抽烟、嚼口香糖或喝除水以外的其他饮料。

在整个敏感性检验的过程中,受试者必须用嘴呼吸,微微伸出舌头。在此期间受试者如尝到苦味,应立即示意告诉测试者。无论此时喷洒了几次,记录该受试者的味觉敏感度为10,请注意必须要求受试者在尝到苦味后记住所尝到苦味的强度。若喷完10次后受试者尝不到苦味,测试者再喷10次,期间如尝到则记录受试者敏感度为20;如受试者仍然没有尝到苦味,则再喷10次,如果受试者在第三个10次喷雾期间尝到了味道,记录受试者敏感度为30;

若30次喷雾后受试者仍尝不到味道,检验结束,说明受试者不能使用苦味剂做适合性检验。


取下头套,让受试者喝水或漱口消除口中残留的味道,让受试者戴上口罩,进行口罩密合性检查,戴上头罩,使头罩视窗和受试者的脸之间保留大约15厘米的距离,使用喷雾器向头罩内喷适合性检验试剂,根据敏感度测试所确定的敏感度,喷10次、20次或30次。

为维持检验过程中头罩内的气溶胶浓度,测试者随后需要每隔30秒钟向头罩内喷雾,喷雾次数是一开始的一半,即5次、10次、或15次。

在适合性测试过程中,受试者依次完成7个动作,每个动作持续做60秒。

1、正常呼吸

2、深呼吸

3、头部左右移动

4、头部上下移动

5、大声说话

6、弯腰

7、正常呼吸

在适合性检验过程中,一旦受试者尝到与做敏感性检验时相同强度的味道,应立即告诉测试者,说明口罩与面部密合度可能不够。

受试者可以在嘴里的试剂味道消失后,重新再做一次敏感度检验和适合性检验。若在重复适合性检验中再次尝到与敏感性检验相同强度的味道,说明口罩与面部密合度确实不够,该受试者需要选用其它型号或号型的口罩。

如果受试者完成了所有动作,而且始终没有尝到与敏感性检验时相同强度的味道,说明口罩密合度良好,适合该受试者。适合性检验通过。






登录企业邮箱